武术中防守与进攻节奏的掌握至关重要
当前,武术比赛的战术思想是"积极主动、以攻为主、快速灵活",进攻是主要的得分手段和打法。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把握进攻的节奏,是取胜的关键。要掌握主动权,就要运用多种进攻形式,如佯攻、速攻、抢攻、退击等,把不同节奏的各种战术活动合理地组织起来。
各种进攻战术的交替运用和衔接关系实质上就是掌握节奏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对攻守技战术的选择和运用上。进攻节奏是攻防节奏的主导,应根据主、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进行掌握。由于比赛对抗激烈,对进攻节奏的运用要具备灵活性和实效性。
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能审时度势、沉着冷静,根据临场各种因素的变化,精确分析、判断,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克制对手,而不能墨守成规。要机动灵活地运用快节奏的速攻或慢节奏的打法,掌握快慢的辩证关系,从而选择到和创造出最佳攻击时机,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提高进攻活动的效果。
例如,在对手技术不如我方,表现出胆怯时,或在对手困惑、疲惫、受创时,就要运用速攻,快速果断出击,大胆积极进攻,攻击时高速度、快节奏,一气呵成,不给对手留有喘息的机会;如当快攻受阻,组织二次进攻时,就要有意识地放慢节奏,运用佯攻、虚引等迷惑对手,等待、创造时机,逼其暴露破绽,再乘势攻击,以取得最佳的击打效果。
但慢节奏的打法只是快节奏进攻的一种调节和过渡,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也"。所以进攻时,要有强烈的节奏意识,要善于分析、判断,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调整节奏以取得主动。做到"快变",就能抓住更多的战机去攻击对手。要使运动员逐步形成节奏鲜明,快为主调的风格。在教学训练中,可用以下方法促进运动员进攻节奏的形成:
(1)连击沙包:远、中、近距离面对沙包,听到开始口令后,用多种攻击方法快速、连贯击打沙包3~5次,移动脱离后再次攻击。每组2分钟,组间休息1分钟,完成3~4组。要求:快速连击,变线多点,轻重分明。
(2)连击活靶:甲方左、右手分别持一脚靶,在移动中多方位出靶;乙方经判断后用多种攻击方法连击3~5次,拉开距离后重复练习。每组3分钟,组间休息1分钟,完成3~4组。要求:判断准,攻击到位快,方法多变。
防守的目的就是守住自己的门户,不让对手击中而采取的各种方法、措施和手段。防守分为消极防守和积极防守。我们讨论的重点是消极防守向积极防守的转化。这种转化越突然越好,也就是说防守节奏变化越鲜明越好。关键是在何时机怎样去运用,怎样破坏或化解对手的攻击,从而图谋反击。
在寻不到进攻机会或者需要调整观察处于对峙或防守状态时,此时要把握住主变节奏,即有意识的主动变换身形、步法、速度、攻防技术等,给对手造成心理影响,用节奏变化来调动和压制对手,扰乱对手的进攻节奏,破坏其正常的技术发挥,捕捉战机,施以快速的反击。
武术比赛踢、打、摔立体攻击,属于复杂(选择)反应。如在对峙过程中,不知道对手是进步还是跃步,是拳击还是腿攻,要在这种复杂、多变、困难的情况下,根据对手进攻的速度、距离、攻击角度、击打部位等把握节奏,迅速而又准确的反击,就要求运动员熟练掌握武术技、战术的内部规律,储备对付各种攻击手段和防守反击的技、战术;提高技术动作的合理性,特别是动作之间的衔接要简易、实用,从而提高反击速度。
总之,防守反击中的节奏变换就是要努力打破对手已经建立的进攻节奏,重新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节奏。
在教学训练中,假设性练习及配对攻防练习能有效提高运动员防守的主变节奏能力。如:(1)假设性练习:在原地或移动中,设想对手使用某种技法进攻,自己在做出防守动作的同时或防守动作后,运用相克的打法反击。
要求:精神集中,节奏意识强,反击招法多变。(2)攻防练习:甲方用单招或组合连招攻击,乙方移动摆脱的距离忽远忽近,速度忽快忽慢,图以破坏甲之进攻节奏,捕捉战机,再施以反击。要求:甲攻击招法多变;乙节奏意识强,反击到位快。结论与建议
鉴于比赛节奏的重要性,运动员应该全面理解和掌握每个技术细节,对动作节奏和战术节奏同等重视,才能在比赛中掌握主变节奏。
节奏变化要在知已知彼的前提下,根据比赛情况灵活运用,要因人因势地改变节奏。
在教学训练中,应根据技术动作本身的规律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使运动员形成适合其特点的比赛节奏。
加强练习与实战相结合,增加适应比赛多变节奏的训练是必要的,使运动员建立起适应多种不同节奏的运动节奏感。
以上是关于“武术中防守与进攻节奏的掌握至关重要”的相关介绍,更多关于“南京武术”相关问题可以通过我公司网站进行阅览或者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