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武术精神,从产生到壮大,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其基本完成在明清时期,现在仍在不断完善之中。中国武术的基本精神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他主要包括:“天人合一”、“以德服人,以人为本”、“刚健有为”和“贵和尚中”等。
中国武术所推崇的刚健主要的是精神上的健康饱满和气质上的平和中正。《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者即是“刚健有为”的实践步骤,皆需含辛茹苦,一生苦为舟才能达到有为之彼岸。“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武术积极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孔子十分重视“刚”的品德,提出了刚健有为思想,高度肯定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刚毅和有为是不可分的,有志有德之人,既要刚毅,又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系辞下》说:“天地之德曰生,天体运行,健动不止,生生不己,人的活动乃是效法天,故应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日新”。“日新”的观念在历史实践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礼记·大学》称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体现了积极倡导进取的革新精神。
“贵和尚中”是中国武术的基本精神之一。它是通过武术修炼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处理矛盾的思想方法,最终获得一种和平和谐共处的理念。武术中的内家拳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于击人,而是在于“和”人,“中和”是中国内家拳的最高境界,也是内家拳搏击的指导思想。